祖先已入輪迴轉世,你年年祭拜的人是誰?菩薩揭示真相,看完恍然大悟!

祖先已入輪迴轉世,你年年祭拜的人是誰?菩薩揭示真相,看完恍然大悟!
美麗夢想 2025-04-07 檢舉

 

「七七」新生啟程
末七日,即「新生期」。

《度人經》言:「是時亡魂,盡忘前世,重入輪迴。」四十九日之歷程,既是一段塵緣的終結,亦是新生命的開端。

《太上度人經》有云:「輪迴不息,生生不已,皆為眾生未了之緣。」

前世的記憶如同退潮的海水般漸漸褪去,為接納新的人生騰出空間。

這四十九天的歷程,既是一場告別,也是新生的準備。當最後一天結束時,靈魂就會正式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每到清明,楊定遠都會給母親燒紙錢。

母親死後第十年,一位老僧透露,人死49天就會投胎。

正當他疑惑自己這些年究竟祭拜的是誰時,院中那盞母親生前最愛的燈忽然亮了,而它早已斷電十年。


 

01

楊定遠踏進老宅,黑暗中一束黃光突然亮起,照亮了半個客廳。那是母親生前最愛的一盞檯燈,黃銅底座,原木燈柱,乳白色的玻璃燈罩。老宅斷電已有十年,這燈不該亮的。

他衝過去拔掉電源,燈依然亮著。燈泡發出的光映照在母親遺像上,照出一張慈祥的臉。

 

楊定遠捧起燈,底部沒有電池倉。他掂了掂重量,完全就是十年前的樣子。檯燈不該亮,卻亮了。他的手開始發抖。

"媽?"

燈亮了三分鐘,突然熄滅,房間重新陷入黑暗。楊定遠摸出手機,打開手電筒。手電筒照到桌面,驚​​出一身冷汗。桌上那杯水,竟少了一半。

這已經是他這週遇到的第三起怪事。前天有人撥打家裡的座機,接通後只聽到深重的呼吸聲。昨天他在夢中見到已故十年的母親,穿著入土的那件藏藍色旗袍,對他說"孩子,別找了"。

這些巧合讓他記起一個月前,在敦煌莫高窟遇到的那位老僧。

 

"你知道嗎?佛經裡記載,人死後49天就會轉世。"老僧翻著一本古舊的線裝書,"只有49天。"

楊定遠身為歷史研究員,聽過不少民間傳說,但這個說法還是讓他震驚。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年年燒紙錢、祭祀祖先,到底是在祭拜誰?"

老僧抬頭看了他一眼,深邃的目光如同看穿了他的疑惑:"就等著你來問這個問題。來敦煌找我,我告訴你答案。"

楊定遠剛想追問,老僧已起身離去,消失在莫高窟的人流中。

他翻出母親的遺物,找到那本記滿母親筆記的佛經。翻到夾著的那頁,上面記著:"人有三魂七魄,死亡只是形式上的別離。"

楊定遠望向窗外,夜色已深。連夜訂了前往敦煌的機票,他決定找到那位老僧,解開心中的疑惑。


 

02

敦煌的風掃著黃沙,刮在楊定遠臉上生疼。他沿著莫高窟外的山路,找到了一處隱密的洞窟。

老僧盤坐在蒲團上,面前擺著一盞油燈,燈火在風中搖曳卻始終不滅。楊定遠擋住了洞口的光,洞內本該更暗,燈焰卻反而更亮了三分。

"我就知道你會來。"老僧看都沒看他一眼,"你想知道關於49天的事。"

 

楊定遠點點頭,在老僧對面坐下:"我母親過世十年了,我一直保持著祭祀的習慣。可您說人死後49天就會投胎轉世,那我這些年祭拜的究竟是誰?燒的紙錢,究竟有誰收到?"

老僧從身旁取出一本泛黃的經書:"這是《西藏度亡經》,也叫《中陰得度法》,記載了人死後到投胎前的經歷。"

他緩緩翻開書頁:"根據這部經書,人死後會進入'中陰身'狀態,這是一個介於死亡與轉世之間的特殊階段。整個過程分為三個時期,歷時七七四十九天。"

"第一階段,逝者的意識並未完全脫離肉體,他們能看到親人的哭泣,聽到周圍的聲音,卻無法回應。這個階段持續約七天。"

「第二階段,逝者開始經歷一次完整的'生命回放',包括今生所有記憶與感受。他們可能會遇見過世的親友或敬仰的神明,這個階段持續約十四天。"

"第三階段,中陰身開始尋找轉世的去處。不同的業力會引導他們投生到不同的境界,這個階段持續約二十八天。"

 

「那我之前遇到的怪事......」楊定遠迫不及待地說,隨即被老僧抬手打斷。

"每個人體驗中陰身的時間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提前投胎,有的則會延後。你母親已經過世十年,按照常理,確實早已轉世。"

楊定遠陷入沉思:"那我燒的錢,她根本收不到?"

老僧笑了:"不急,我先講個故事。唐朝時有個叫張遠的人,母親去世後常夢見她受苦。有高僧指點他燒紙錢超度。後來再夢見母親,已是衣著光鮮,告訴他已轉身富貴人家。"

"這表示燒紙錢有用?"

 

"表面看是這樣。但更深層的解釋是,張遠的孝心與祝福轉化為一種能量,影響了母親的來世。"

夜色已深,洞外沙漠星光璀璨。楊定遠覺得自己似懂非懂,思緒卻被一陣刺骨的寒風拉回現實。

"回去好好睡一覺,明天我們再談。"老僧轉身鑽進洞穴深處,"你今晚會做一個夢,夢中會見到更多答案。"

回到賓館,楊定遠躺在床上,回想起母親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我走後,不用太牽掛,生死本是自然規律。"

當夜,他果然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母親站在一片金色的稻田中,對他微笑。稻浪翻滾如海,風吹過,帶來陣陣稻香。而就在母親即將開口說話的瞬間,楊定遠猛然驚醒。

窗外,一輪明月剛好升至最高點。他感到枕邊有異物,伸手一摸,竟是一片金黃色的樹葉,與夢中稻田的顏色一模一樣。


 

03

第二天清晨,楊定遠拿著那片金黃色的樹葉回到洞穴。老僧已在洞口等候,似乎知道他會來。

楊定遠剛要開口,老僧就說:"昨晚的夢,你母親是不是出現在一片金色的田野裡?"

楊定遠驚訝地點頭:"您怎麼知道?"

老僧不答,繼續問:"醒來後,你是不是發現了一片金黃色的樹葉?"

楊定遠掏出樹葉:"就是這個。這不可能是巧合。"

"當然不是。"老僧說,"你知道嗎?就在你做這個夢的同時,住在你隔壁的旅客王老太也做了一個夢,夢見她已故的丈夫,同樣站在金色的稻田中。"

 

楊定遠皺眉:"王老太?我不認識什麼王老太啊。"

"211房的老人,你們素不相識,她丈夫去世已有十五年。但你們做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夢。"

楊定遠回想起早上在電梯裡遇到的老婦人,她看起來神情恍惚,手裡緊握著什麼東西。

"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第二個秘密。"老僧頓了頓,"很多人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夢見已故的親人,而且常常是在特殊的日子,如清明、中元或逝者的忌日。有時候,不同的人會在同一天夢見同一個已故之人,而且夢境細節驚人地相似。"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逝者的意識可能並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存在著。這種存在,超越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

楊定遠追問:"這與燒紙錢的習俗又有什麼關係?"

老僧嘆了口氣:"關於燒紙錢的起源,你聽過蔡瑁的故事嗎?"

「蔡瑁?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親戚?"

 

「沒錯。相傳蔡瑁效仿蔡倫造紙,但技藝不精,做出的紙粗糙不堪,賣不出去。他妻子因此憂心成疾,突然去世。悲痛的蔡瑁將那些賣不出去的紙在妻子靈前焚燒。奇怪的是,他聽到棺材裡有動靜,打開一看,妻子居然復活了。"

「她說陰間路費昂貴,若不給錢,勾魂使者不肯放行。多虧蔡瑁燒的紙在陰間能當錢用,她才得以返回人間。這個故事傳開後,蔡瑁的粗紙反而變得搶手,人們都拿來祭祀亡人,這就成了紙錢習俗的由來燒。"

"但這只是個傳說。"楊定遠搖頭。

"傳說中常飽含深刻的道理。"老僧說,"不管真假,它反映了人們對死亡的敬畏和對親人的思念。這種情感,跨越了幾千年,一直延續至今。"

楊定遠思索片刻:"可還是沒解釋清楚,如果人真的在49天后就轉世,那我們燒的紙錢怎麼可能送達?"

"第三個秘密就能解答這個問題,但在那之前,我想你應該去看看敦煌新發現的一處古墓。"老僧從懷中掏出一張手繪地圖,"墓中有幅壁畫,也許能給你答案。"


 

04

楊定遠按地圖找到了那座古墓。墓地位於戈壁深處,規模不大,卻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考古隊長林教授是楊定遠的老師,見到他很是驚訝:"你怎麼來了?"

"來看看新發現的壁畫。"楊定遠說,"聽說與死後世界有關?"

林教授點點頭:"確實非同尋常。這處墓葬年代約為唐代中期,壁畫保存完好,內容十分罕見。"

他帶著楊定遠進入墓室。藉著探照燈的光,楊定遠看清了壁畫全貌。壁畫分為三個部分,上中下三層,描繪了一個人死後的旅程。

上層壁畫描繪一個人剛死亡的場景:親人圍繞哭泣,而死者的靈魂離體而出,似乎對周圍一切懵然不知。

中層壁畫展示靈魂進入一個特殊境界:看到各種幻象和景象,有天堂般美好的景色,也有地獄般恐怖的場面。

下層壁畫最特別:靈魂居然分裂成幾個部分。其中一部分進入了新生兒的身體,而另外幾部分則分別去往不同的地方。

"這幅壁畫太罕見了。"林教授說,"它不同於一般的冥界圖,更像是在描述一種特殊的靈魂觀念。"

楊定遠盯著壁畫中靈魂分裂的場景,若有所思:"是不是在表達'三魂七魄'的觀念?"

"很可能是。"林教授點頭,"古人相信人有三魂七魄,死後各奔東西。有的去投胎轉世,有的留在墳墓,有的則守護在家族之中。"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能解釋為什麼人在49天后轉世,我們還能祭拜到他們了。"楊定遠說,"我們祭拜的可能就是留下來的那部分魂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