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上一支香,和上三支香有什麽不同,別再傻傻上錯了!家中祭拜祖先,一定要牢記的7件事

三炷香象徵天、地、人三才,這種說法是被普遍認可的寓意,是祭祀的儀式的一種常規禮儀。至於天、地、人三才之中,天和地是沒有爭議的,而對人「人」就有不同的說法。
有的人認為,「人」是指燒香之人,而有的人認為「人」是指祖先,也就是說,既敬天、地,也敬祖先。我個人的觀點,認同後一種說法,這「人」就是指先人、祖先。
這與我國傳統的祭祖儀式中的順序有很大關係,先敬天,後敬地,然後才敬祖先。即便是農村一些不是很正式的祭祖儀式,其順序也大抵如此。因此,我們可以把三炷香視為是,一炷敬天,一炷敬地,一炷敬祖先。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一炷香敬天為祈福,一炷香敬地為求安,一炷香敬祖先為求消災,因此,三炷香承載民間祈福、求安、消災的功能。
我國歷史上長期處於農耕時期,農業既是國家的命脈,也是人民的命脈。農業靠天吃飯,靠地產糧,靠祖先開墾的土地養活後人,還要靠後人的辛勤耕耘,才能能延續下去。因此,民間所祈求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因此,三炷香之中,一炷代表天時,一炷代表地利,一炷代表人和。
三炷香也被視為家族和家族血脈的延續,即香火延續。古人把生育兒女稱之為接香火,把沒有後代稱為斷香火。由此可見,三炷香的落腳點是人和,有了人的延續,才能讓家族和家庭立於天地之間。
三炷香的點燃,不僅是一種祭祀的儀式,更是承載了我國民間對歷史的情感,也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傳承。
三、香的知識拓展
我國古代用於香的量詞,通常有根、柱、炷三種,也就是「一根香」、「一柱香」、「一炷香」。那麼這三種量詞是用在什麼場景上。
一根(支)香 ,多用於民間口語,通常指沒有點燃的香,因為沒有點燃,也就沒有插好堅起來。例如,在買香的時候,通常會問,一把香有多少根(支)?諸如此類用語。
一柱香 ,古代的香並不是都有於祭祀,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兩個主要用途。
一是用來計時。過去沒有時鐘時,就用香來計時,在古籍中,我們經常看到“一柱香的時間”、“半柱香的時間”,就是用香計時。
二是用香來除味。過去,古人為了除掉房間的異味,就靠點燃香除味。這種香就是其中的一種。
一炷香 ,最早用來計時,一炷香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鐘,「炷」和「柱」可以通用。後來,一炷香用於古代重要的儀式或場合,表示莊重或神聖,例如,祭祀、祈福、迎接貴賓、紅白喜事等。
現在對“炷”和“柱”的使用,一般用“柱”,但是,在民間的一些祭祀等民俗活動中,為了表示鄭重其事,仍然用“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