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
《少年說》中,高一女孩走上勇氣台,請求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點就炸。
但是媽媽卻對女兒的問題不予理會,反而質問起女兒。在媽媽的話語裡,女兒的面子始終不如維護自己的威信重要。
節目的最後,母女倆雖然在台下挽手和好,似乎總隔著一顆心的距離。
01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 」這句話我無比贊同。
宋丹丹曾經帶著兒子巴圖一起上綜藝節目,整個節目中她都在吐槽兒子、揭孩子的短的。
說起巴圖上幼稚園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圍成一圈小魚游泳,只有巴圖站在中間哇哇哭。
一邊說還一邊配合上肢體表演,在場的嘉賓都尷尬的笑了,而兒子巴圖臉色明顯難看起來。
在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大華早起給大家做早餐的時候,還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怎麼這麼笨呢!”
這樣的場景,我們都很熟悉吧,親戚好友聚在一起,時不時就有家長說起孩子的糗事,和其他人哈哈大笑。
很多大人喜歡把孩子的各種糗事,像是膽小怕事、考試倒數、犯的錯等等當做談資,覺得孩子小沒有自尊心。
其實不是只有大人“愛面子”,孩子也一樣。
父母以為的打擊式教育,對子女來說只是折磨,血淋淋的折磨。
被打擊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自卑,內向,膽小,孤獨,壓抑,自我否定,內心脆弱,歇斯底里。
甚至,輸不起。
02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覺得很揪心:
大意是有個7歲的小男孩,不小心弄壞了家裡的窗紗,害怕媽媽的責罰、批評,他不敢回家面對,於是就請求公車司機,希望能在公車上睡一個晚上。
孩子做錯了事是很正常的,只是弄壞紗窗而已,大不了就被批評幾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為什麼這個孩子這麼害怕回家?這麼抗拒媽媽的批評呢?
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家長身上。
孩子犯了錯,有的家長說:“這次你錯了,罰你打掃衛生,下次不准再犯!”
也有的家長說:“你豬腦子啊!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我養你有什麼用?”
甚至由一點小事上升到其他矛盾,“我真的受不了你了!幹啥啥不行!和你爸一個樣!”
孩子怕回的不是家,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為錯誤辯解,更害怕因為自己的錯誤又產生一次家庭爭吵。
03
「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