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有豎紋是肝臟在求救?醫生提醒!指甲出現這種症狀可能被癌症纏上了,早知道早受益
指甲上的一絲紋 ,藏著多少人的擔心。有人說這是肝不好了的訊號,也有人擔心是不是身體出毛病了,尤其是「垂直和肝病」的說法,在網路上傳得神乎其神,搞得不少人一看到指甲變樣,就開始胡思亂想。
指甲上的變化確實能反映一些身體狀態,但把豎紋和肝病直接綁在一起,未免太武斷。醫生想說的是,指甲紋路確實可見於一些身體狀況變化 ,但這並不代表每一條紋路都和肝病有關。
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分辨,留心其他異常,而不是被一條豎紋嚇得寢食難安。生活裡,不少中老年人發現自己手指甲上出現了細細的垂直線。
這種線條其實醫學上稱為“縱向嵴紋”,多見於隨著年齡增長,甲基細胞增殖減慢 的自然現象。和皺紋一樣,豎紋是時間的痕跡,不是疾病的警報。
有些情況下 ,指甲紋路確實可能提示身體有某些營養狀況不佳,例如 缺乏蛋白質、維生素B族,或鐵元素攝取不足 ,使得角蛋白生成受到影響,指甲就會變得乾癟、脆弱、紋路明顯。但這時候,豎紋通常伴隨著其他表現,例如脫髮、疲勞、皮膚乾燥等。
如果豎紋只是單純存在,沒有發黃、變厚、凹陷、變色等情況,通常不需要過度擔心。如果指甲顏色變暗、甲面凹凸不平,還有皮膚發黃、眼白變黃 等症狀,那就要注意是否真有肝臟問題了。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很多時候「喊痛」時已是晚期。
醫生提醒,不要只盯著豎紋看,更重要的是注意其他身體訊號。如果近期出現持續疲倦、食慾減退、右上腹隱痛 這類症狀,再加上指甲變化,那確實要提高警惕,去醫院查肝功能。
肝臟問題之所以隱蔽,是因為它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很多慢性肝病初期無明顯症狀 ,但會透過一些間接方式「求救」。指甲變化只是可能的訊號之一,還有一些更明顯但常被忽略的表現,值得我們留意。
比如說,皮膚發黃或眼白泛黃 ,這通常和膽紅素代謝異常有關,較常見於肝炎或肝功能異常;再 身體容易出血或淤青 ,也可能是因為 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 ,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還有一種被大家常常誤解的現象,那就是蜘蛛痣和肝掌 ,這些皮膚表現其實是 肝硬化發展過程中的典型特徵 ,尤其女性在無妊娠、無避孕藥使用的前提下出現,就更值得重視。
這裡我們不是要製造恐慌,而是希望大家了解,身體的很多“皮外變化”都有跡可循 ,只是要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不要輕信網絡的“嚇人說法”,也不要放任身體的小信號不管。
生活中還有些人愛咬指甲、塗指甲油、做美甲,這些習慣也可能影響指甲的外觀。例如頻繁接觸化學物質可能導致指甲乾裂、失去光澤 ,甚至形成橫紋或變色,容易被誤判為健康問題,其實只是外傷或刺激所致。
情緒波動、長期壓力大 也會導致身體營養吸收變差,間接影響指甲的生長和結構,所以看到豎紋時,不妨反思一下最近是否睡眠不好、飲食不規律、壓力過大,或許問題就在這些習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