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把貧窮觀帶給你的孩子,講得太好了

貧窮不是我們能瞬間改變的,
我們能左右的,是面對它的心態。
對於「窮」和「富」,你是怎麼引導孩子的呢?
你一定能在裡面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來自四線小城鎮的兩個孩子。
兩家離得很近, 生活條件都屬於不好也不壞的那一種,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
A君的父親為人家開車運輸貨物,母親不工作,在家裡帶孩子。
B君的父母都在一個小工廠里勞作,工作時間很長。
A君父親每個月把工資收入交給他的母親,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
最大的樂趣是給家裡人做好豐盛的早飯,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然後出去和鄰居街坊聊天。
家裡除了日常的開銷,其他都存在銀行,當然A母親還喜歡購置黃金。
A母親也是個對時尚商品很感興趣的人,知道哪裡有性價比高的衣服,
常常帶著A君出去逛街,也會細心地告訴孩子怎麼比價怎麼砍價。
A君也是個很有生活樂趣的人,常常喜歡和母親一樣在廚房裡面倒騰出美味的早飯。
同時她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對商品知識了如指掌,
身上常穿著款式新穎的衣服,也是同學們非常喜歡聊天的對象。
B君
B君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B君每天的早飯就是街對面的包子, 她一年很少能夠吃到母親做的一頓飯。
B母親是個性格非常要強的人,常和B父親吵架,指責丈夫的種種不是。
丈夫心思鬱悶,工作更不思進取。家裡的錢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沒有影子。
B母親說父親都花掉了,B父親說就這麼點錢,能花到哪裡去。
家裡經濟不好,B母親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
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 僅要求孩子專心讀書,不需要孩子洗碗掃地做家務,
不需要孩子應付親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裡的錢財事務。
B君從小聽著父母相互的指責長大,也從中了解家裡經濟條件不好, 所以自覺對開銷降低要求。
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對女性商品一無所知,
每天宅在家裡看書,當然也對外面的新鮮事情不甚了解。
所以雖然她成績不錯,但不擅交際,人緣一般。
「貧窮觀」猛於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 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方式。
發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濟不敏感的人,
比如B君的母親, 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偶爾帶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場,兒時的A君和B君如果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麼。哦,這個商品是哪裡出產的?
什麼材料做的?有什麼玩法?…(和導購員寒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