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每天大便兩三次,確診胰腺癌,醫生提醒:飯後出現這四種癥狀就要警惕了

每天排便兩三次,以為腸胃好,卻不想竟是胰臟癌的「訊號」?
一個看似健康的習慣背後,竟隱藏著致命的風險。飯後若出現這5種表現 ,一定要留神,可能正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胰臟癌:沉默的“癌王”,發現時往往已晚
胰臟癌,被譽為“癌中之王”,並非因為它最常見,而是因為它最“陰險”。根據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22年中國癌症統計年報》顯示,胰臟癌雖然在發病率中排名不高,但其死亡率卻位居前五,五年存活率不足10%。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治療窗口已經關閉。
為什麼胰臟癌如此「狡猾」?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的早期症狀極為隱匿,甚至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腸胃不適。而本文要講述的這個案例,就是一個令人唏噓的真實例證。
每天排便兩三次,竟是胰臟癌預警
來自江蘇南京的一位50歲男子,近半年以來每日排便兩到三次,糞便顏色偏淺且油膩,起初以為是腸胃變好了,還打趣說「這年紀能通便順暢,真不容易」。
直到某一天,他出現了飯後腹脹、噁心、上腹部隱隱作痛的狀況,才前往醫院就診。
經檢查後,醫生發現他的胰臟尾部有一枚腫塊,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和腫瘤標記檢測提示為胰臟癌晚期,腫瘤已經侵犯到周圍組織,無法手術,只能進行安寧療護。令人震驚的是,他的唯一「症狀」就是每日排便次數增加。
南京鼓樓醫院的消化內科主任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胰腺癌的一大「偽裝術」就是模仿腸胃病,很多患者以為是消化不良,錯過了最佳診斷時機。
飯後若出現這5種表現,務必高度警惕
吃飯是人生大事,飯後身體的反應更是健康「晴雨表」。以下五種飯後表現,若頻繁出現,需提高警覺:
一、飯後腹脹感明顯,且持續時間長
正常吃完飯後稍有飽脹感屬正常,但如果每次進食後腹部像被氣球撐住一樣脹痛,尤其是上腹部,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需小心。胰臟位於上腹部深處,腫瘤壓迫或影響胰液分泌,容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進而引發腹脹。
二、飯後噁心、輕度嘔吐
很多人誤以為噁心是胃的問題,但實際上,胰臟功能異常時,胰酶無法正常分泌,也會導致食物無法有效分解,引發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三、飯後大便稀軟,顏色淡黃或油膩
這是一種典型的「脂肪瀉」表現。胰臟分泌胰脂酶,幫助脂肪消化。當胰臟功能受損時,脂肪無法被徹底分解,就會隨糞便排出,形成「泡沫狀」、「漂浮不沉」的糞便,甚至馬桶一沖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