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20次!60歲阿姨查出肝癌晚期,流淚哭訴:根本不知道有害.

此外,研究顯示,高鹽攝入還會通過增加體內的氧化應激水平,直接損害肝細胞的DNA結構。
這種氧化應激不僅會導致肝細胞的突變,還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一步破壞肝組織的正常結構。
為避免健康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在5克以下,相當於一平勺的量。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偏好重口味或頻繁食用加工食品,實際鹽攝入量往往高出建議值的兩倍甚至三倍。
5 / 7
「肝臟受損的原因可不只是飲酒,」醫生進一步解釋道,「像腌制食品中常見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肝臟代謝過程中轉化為強致癌物質——亞硝胺。
亞硝胺對肝細胞的破壞性極強,會導致DNA突變和細胞異常增生。
這類致癌物質對肝細胞的破壞性極大,能直接引發肝細胞的基因突變,增加癌變風險。 」
劉阿姨聽得入了神,同時也感到一陣陣的後悔:「原來那些鹹菜、腌肉、醬肘子,都可能是我的『罪魁禍首』啊!」
她苦笑著對醫生說,「我以前還以為這些都是家常菜,無害的。 」
劉阿姨的情緒漸漸平復後,醫生繼續為她普及更多的健康知識。
比如,有研究表明,高鹽飲食還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增加代謝綜合徵的風險。
而代謝綜合徵往往伴隨脂肪肝的發生,這又是肝癌的一大誘因。
脂肪肝雖然聽起來不像肝癌那樣可怕,但它的存在卻會極大地增加肝細胞的代謝負擔,讓肝臟更容易受損,導致癌變。
6 / 7
醫生還提到,鹽分的攝入不僅會對肝臟造成壓力,還可能影響到腎臟的健康。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也是調節體內水鹽平衡的重要器官。
當攝入過量的鹽分時,腎臟不得不加班加點地排泄多餘的鈉,這不僅會增加腎小球的壓力,還會加速腎小管的損傷,最終導致腎功能的減退。
這種狀況下,肝臟為了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也會「牽連」受損,形成惡性循環。 聽到這兒,劉阿姨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她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習慣的改變。
在醫生的建議下,她決定立即戒掉腌制食品和高鹽食物,轉而多吃新鮮蔬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物和豆類。
劉阿姨的改變並不容易。
7 / 7
她在家裡貼了一張大大的便條:「少鹽保命!」每當她想吃鹹菜或腌肉時, 就強迫自己喝一大口白開水來緩解「口癮」。
雖然一開始有些不習慣,但她相信這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著想。
在故事的最後,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看似無害的飲食習慣,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 答案其實並不簡單。
比如,過量攝入糖分會引發脂肪肝、胰島素抵抗, 甚至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長期吃煎炸食品可能導致肝臟的負擔加重。
增加炎症反應的幾率; 而過度飲用飲料、特別是含糖飲料,也可能通過增加肝臟的脂肪堆積,從而導致肝功能的下降。
因此,保持均衡、清淡、健康的飲食不僅僅是為了防止肥胖和高血壓,更是為了維護包括肝臟在內的全身健康。